我的『I am me.~我是我』學習模型發想

      蘇格拉底曾言『認識你自己』,195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說「要了解自己,首先要堅信自己。」(聯合報2011.7.16我的生活秘書)

      我也開始建構『I am me.~我是我』的學習模型,這已有超過半年的思考,但都未好好表述。

      無論處於什麼時代與空間裡,每個人一生的課題,都該是好好認識與了解自己、並能安適自處吧!所以『I am me.~我是我』來自這樣的人生領悟。對學生是如此,對老師也是;對年長者如此,對年幼者亦是(當他們能意識到『自我』與『他者』關係開始)。

      而『I am me』的幾個單字,我先以主格與受格的『我』來看,這是在之前的『多元e智慧學習圈』時使用了MeI LS聯想到的:先知道自己何以致此(Me)~從基因發展到環境影響,即可有把握也自知如何思行(I)~當下自主意圖地行動。所以也可以這樣表示:Me,am I....?自己感知到事物後,內思運算而決策出手,終是自認有把握的吧?!

      接著再把『I am me』的每個字母加以連結,與自己現在的科學探究與論證研究相關,分別是:

*Inquiry探究
*Argumentation論證
*Modelling建模
*Memory記憶
*Emotion情緒

      我藉由之前的工作記憶模型 來對照:
      來自外在事物或內部思考引發的訊息處理,可以用依循科學方法的『探究(Inquiry)』概念來涵蓋。繼而進行批判思考之論證~針對某事物,找出合理的支持理由與演繹、歸納後建立結論,加上自己的內在思辯、與人討論時(Argumentation),都需要表徵與建模地描述事物形象、動態關聯與心智模型(Modelling)。這些訊息處理與思考的基礎,都來自於既有的個人經驗、記憶(Memory),同時,更受到情緒(Emotion)的整體影響。

      原本我把第一個M設定為動機(Motivation),認為有動機才會對事物感知有進一步處理的機會,但後來認為動機的激發與專注之堅持,某個程度上受到經驗、情緒的整體影響,所以選用建模(Modelling),可以涵蓋多種模型的概念(Model)。

      針對每個概念的定義、詮釋與整體關聯的嚴謹完備性,我都還得『高動機』、『調度經驗記憶』地好好『探究』、『論證』、『建模』一番!哈哈,果然很通吧!加油加油!

標籤: 大腦 assur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