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ed Group Interviewing 焦點團體訪談

      從『訪談研究法』主要是個人參與者與研究者(Interniewer)對話開始,我們就有著導戲、演戲之進展的任務;那麼,『焦點團體訪談』,就一定有更為繁複的細節必須在研究者身兼『Moderator』時必須兼顧。

      『焦點團體訪談』方法,既可作為單獨蒐集研究資料的策略,也可以搭配利用於三角檢證之中。本章是全書中,作者整理最多『條列事項』的一章,顯見其對於『焦點團體訪談』研究法必須面面俱到的提醒。作者對於『Moderator』的角色提出許多建言:何時適合使用『焦點團體訪談』、又該避開哪些?利用此研究法,有什麼好處與缺點?此外,還有一些在訪談進行之動態過程中的引導建議(The Moderator’s Guide )。
      同時,作者也介紹了『焦點團體研究法』的歷史演進,隨著邀請成員、場地與時間的安排,主題導入的時機與對話的引導、訪談形式、工具應用與人際互動(包含面對面或利用網路)不同,都必須因應而有作法與考量的差異。
      並且,本章特別整理了與其他質性研究方法的比較,同時提供整合應用的建議。尤其作者『焦點訪談』與『Unobtrusive Measures」花了不小篇幅來比較,正巧是我將要簡報的章節呢!回到本研究方法的核心,作者提出焦點團體的七個基本成份:
1.清楚定義的目標與研究問題
2.團體的本質
3.環境氛圍與人際關係
4.敏銳的傾聽促進者
5.組織良好有備而來的促進者
6.有結構與方向,但不主導整個討論
7.研究助手


      除了在訪談時,研究者必須全力投入參與經營外,對於訪談資料的取樣、分析與一致性、有效性的掌握更是不容忽略喔!以我自己曾當『焦點訪談』受訪者的經歷,發現有些參與者,強勢主導某些議題與定義時,容易把其他參與者的想法拉引過去,因而偏離了研究者原先設定的方向,我也看到研究者自己慌亂起來,相信對於他後續的資料分析與整理,挑戰就會更大。
      開始看各種研究方法後,個人深深體會:方法與工具的活用,若想藉以獲得研究所需的資料,仍都有待研究者與當事人的個別、集體交互作用才能完整。同時,我發現研究者本身的經歷、對於當事人的主觀見解,有時更是主導訪談進展的關鍵因素呢!

標籤: 質的研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