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大自浩瀚的宇宙天文,小到微小的分子原子;有生命的幻化演變,也有人類科技的創意表現。不僅涵蓋許多領域,也有不同深度的學習面向:從探索觀察發現,到歸納批判思考,無時不帶給學生們更多的驚喜與想像空間,並能從學習過程裡獲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經驗。同時,讓學生們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造成的重要影響,學習善用各種科學與科技並能妥善管理,以適應現在及未來的社會生活。

基於上述理念,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設計,希望能達成下列目標:

1.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

3.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4.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5.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

6.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藉由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與實驗技能。同時,依照科學方法從事探討與論證,無形中可以養成科學的思考習慣和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客觀持平看待科學知識的爭議與發展演變,養成重視證據和講道理的處事習慣。在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時,持以好奇與積極的探討、了解及設法解決的態度。課程綱要裡將以上的各種知識、見解、能力、態度與應用統稱為「科學與科技素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主要教學目標,可說在於提昇國民的科學與科技素養。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本身正是科學發展的科技應用。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協助實驗數據計算與統計繪圖;藉由多媒體的動畫製作,模擬表現真實世界裡不易觀察的原理現象,或是利用網際網路的特性,即時蒐集分析調查的對象與相關資料,也能與他人即時溝通互動。
這些都可以讓老師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卻也代表著老師的角色必須轉換:從以往科學事實與原理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規劃探索活動與工具操弄的管理者。更能進一步設計於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善用資訊科技,主動參與、動手實作、積極求解。

 

標籤: 自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