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518 台灣自主博學日」

      曾在五月初寫了「來博物館拾夢!」期待518世界博物館日的到來。怎奈疫情升起,感覺像去年518的狀況重演一番。讓我有了建議「明定518為台灣自主博學日」之念頭。

      對文化部、教育部而言,是政策整合「終身學習」、「智慧台灣」的最佳體現,引領大家一起攜手跨域數位轉型!

      在前年世界疫情開始,陸續看到國外博物館裁員或販賣館藏品的尷尬。而去年518,全台的世界博物館日活動,幾乎是硬生生喊停。今年,相對有備而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 :「博物館有翻轉我們所處世界的力量」 useums have the power to transform the world around us.邀請大眾共同發掘博物館為社會帶來積極而正面轉變的3個層面:
●永續發展的力量(The power of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一直以來博物館是聯合國致力於發展永續的有力夥伴,並且於在地社區(群)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在面臨環境變遷的挑戰下,博物館為社會及經濟的多樣性帶來開拓的視野,並扮演傳播科學資訊的平臺。
●數位創新及近用的力量(The power of innovating on digitalisation and accessibility):當代博物館已成為科技發展及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場域之一,數位化創新使博物館變得更為近用及更有吸引力,並有助觀眾進一步理解複雜而細膩的概念。
●社區/群教育的力量(The power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education):博物館作為社會網絡的基礎,透過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活動及各項計畫,有助形塑公民參與的社會,維護民主價值,並提供所有大眾終身學習的機會。


      去年518,正是台灣首次全台停課不停學的日子。而今年,台灣的疫情嚴峻,各種實體、線上交互演變的態勢更加複雜。想建議「明定518為台灣自主博學日」,主要考量這樣的時間獨特交集「巧合」(雖不是歡欣願意)之外,但真有時間點上持續開展的好機會。

      首先自四月起:兒童節、世界地球日、閱讀日,五月有勞動節、母親節到博物館日,六月還有端午節、世界海洋日。在很多博物館與學校中,相信都有合適的主題活動可以串接。

      在疫情期間,更可以邀請博物館方的專家、整合線上資源,進行全台大串連共學活動,媒合數位(人與科技)應用延伸到多元主題學習活動,從館所地點與展出主題,學習領域與議題,延伸老師辦裡工作坊,博館際學社群,也可以混成線上活動。

      對學校而言,五月時間也很精彩:
      學年即將結束,新的職務即將確定,新的課程版本計畫,老師也都在寫課程計畫,規劃教室或圖書館主題佈置,都能從博物館中獲取資源與創意。
      應屆的國高中學生此時剛考完大考,準備畢業,可以開放進行探索,甚至與老師合作為學弟妹規畫闖關活動,甚至延伸到暑假期間的博物館志工參與也很合適。

      暑假,接續親師生親臨到訪或網路活動經營時光。

      新學年開始,有滿滿的「大平台」:結合教學進度、博物館展,一系列像節日活動、國語文競賽、藝文與科展活動那樣,都可以玩主題探究活動。

      我真認真這樣想的原因:
      在疫情期間面對不同的學生狀態與表現,老師與家長們即便在乎教學形式與品質,卻又能有多少苛求?若有機會試試「放手與引導」,藉由博物館活動與資源,規劃個人或小組主題探究專題(ePBL),保持孩子們好奇探索跟熱忱分享的學習任務,讓他們能創造與表現所學的多樣性,更為樂見才是。

attachments/202206/8213841702.jpg attachments/202206/6437820368.jpg


attachments/202206/0546822823.jpg

標籤: 博物館 wis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