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教學環境(實體、雲平台、元宇宙)總體思考之雲平台篇

※實境為寶
      教室現場,包括家庭、圖書館、校園、博物館等,人們所在的真實環境,無論是個人或群體,這個物理現場裡,所有的人際交流活動、任務跟物品、場域,都是最寶貴的。校本規劃智慧教室參考:
      利用既有設備建造教室內涵,讓師生進來就直接使用行動載具進行教學,讓大家漸進適應多元的教學互動型態,教室裡無線網路、載具管理、課程使用的APP跟平台,都能讓師生立即上手運用,確實體驗從行動載具貫穿實虛連結,連通雲端資源平台連通,進而展望智慧教學數據生成跟決策分析支援的新常態。
這樣的想法,如德音國小改造原來的電腦教室,圓形的空間中,前端大屏,老師有電腦跟平板,小組端各有有線網路連接的桌機跟螢幕,資訊推車收納學生的每生一平板,無線網路串連,另有 Apple Tv 、軟體投影,以及鏡頭、麥克風跟喇叭。

attachments/202208/3689274889.jpg attachments/202208/9855559905.jpg


※同軸多軌
      有了現場支持師生課堂時光開展,就需要搭載雲端學習平台:讓個人、人際互動延伸網上,善用雲端資源與活動展現呈現。
學習平台為現場實境增添所有數位的可能與多樣性開展機會。真實常軌上,有了數位平台,讓「時間」增加了個別化多樣發展的空間(機會) ,一項作業與任務,就是每個學生的個別時光。

attachments/202208/8661611695.jpg
※Let's 學習吧!
      廿多年來玩過數十個教學平台(定義與規格可能不同,主要以能支持教學活動的就算是),我們善用雲端平台,不只支持現有師生教學、疫情期間同步非同步、混成,還可以規劃校本進修、縣市層級教師專業成長、共備與行政專案聯繫。尤其數位學習精進計畫,載具加上物聯網,讓實虛整合貫連,整合內容、教學活動與學習歷程記錄,更為可期。

attachments/202208/0228145623.jpg

attachments/202208/6120590743.jpg
       之前分析探討,以我個人現在需求、分享資源的設計,我會持續以「學習吧」為例,繼續認真玩真的。以下分享曾寫過的學習吧相對優勢:
◎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1.既有ICT融入教學教師備課
2.學生載具使用、學習參與
3.帳號密碼簡易安全
4.輔助視訊教學、自主學習應用
5.課程包分享,提供教師個人、領域或學年群、校本架構
6.呼應教育部、局規範指引框架、混成解決方案
7.教師線上研習應用、領域輔導團課程亮點分享
8.數位(Digital+Many)槓桿巧妙銜接
◎使用者帳號:
1.參觀者,完全無需申請即可使用
2.與Google、Facebook串接
3.教育雲、新北市、宜蘭縣openID
4.自行註冊申請
5.教師批次自訂帳號

◎課程內容:
1.課程、影片、書籍、試卷多元檢索
2.公開分享
3.私人授課
4.申請助教
5.官方課程
6.版本對照、知識架構
7.教材出版業者合作
8.國語日報讀報課程

◎平台功能:
1.建立課程
2.章節、內容與互動、評量
3.網站、影片連結與名稱自動完成
4.課程複製共備共享
5.課程經營當責專屬
6.學習者管理與歷程記錄
7.課中活動(需要APP?)
8.語音應用:學生視讀、AI辨識

標籤: 學習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