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始使駛~由書觀史台灣四百年

      在逛看「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後,想以臺南四百來設計ePBL活動,昨天提到藉由多個面向的資源與主題發想參考~由書觀史是個好方法。

 attachments/202403/3461639735.jpg

      找了許多書本,陸續發想幾個面向:作者(本身背景)為何與如何寫成此書,每本書得主題描述,在共有的時空背景裡同軸多軌,多樣的切入點,是以怎樣的邏輯理路開展,再帶給我們許多探討的視野與視角。WebQuest裡的「在一本書之外(Beyond the Book)一本書的背後(Behind the Book)」很可以套用。

      既然談1624,我先以楊渡先生的「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來看:印象中記得楊渡先生是位(詩人)作家(我知道還有楊牧、楊照...),但寫有歷史書卻沒印象,而我看對於1624常見的描繪裡,也很少提到顏思齊....,這就讓我感興趣了!此外,楊渡還前後寫了「有溫度的台灣史」、「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簡介於文末)

attachments/202403/1257303094.jpg attachments/202403/9774672950.jpg

       另外,「典藏台灣史合輯」,則由各時期專業研究者分工協力撰寫,描繪得理據連貫、鉅細靡遺:分別有(一)史前人群與文化、(二)台灣原住民史、(三)大航海時代、(四)漢人社會的形成、(五)19世紀強權競逐下的台灣;(六)台灣人的日本時代與(七)戰後台灣史。我喜歡介紹中引用學者對於歷史知識的切入觀「歷史是歷史家與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是現在與過去持續無終止的對話」,或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廠許歡這樣描繪:戀舊而練就,曾經以成精,憶歷更毅力!(簡介於文末)

attachments/202403/6202943252.jpg attachments/202403/0878817855.jpg

      接著再找到地圖輯(空間)、年表形式(時間),大航海時代至今的台灣(事件與關聯)、以及圖例與手繪(意象表達).....,都開心相遇地集合起來,好好探索跟研究。

attachments/202403/8161509950.jpg attachments/202403/9383422078.jpg

attachments/202403/0185540759.jpg attachments/202403/7670044568.jpg

attachments/202403/5554542099.jpg attachments/202403/1833634238.jpg attachments/202403/4701878453.jpg

博客來「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介紹:

  1624年,鄭成功在日本平戶出生、顏思齊帶領眾家兄弟赴台灣、荷蘭從彭湖撤退到台灣建造堡壘……大航海時代的風暴彷彿把英雄豪傑齊聚到台灣,目光投向廣闊的海域,把台灣、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捲入暴風圈之中。
顏思齊,作為個福建漳州青礁的子弟,因殺官宦之僕,逃到日本平戶。1624年因結合志士,反抗慕府壓迫,流亡台灣,於魍港上岸,建十寨,成開台基地。那是大航海時代伊始,一切海洋秩序尚未建立,海洋世界還沒有國際公法,沒有規則,沒有海觀念的時代,他如何在這個海洋爭霸的時代生存?
1624年,荷蘭在紐約建立一個貿易站,開啟了如今世界第一大都會紐約的歷史。
這一年,世界的版圖已經改變。台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人,一群兄弟,一個大時代,兩種文明衝擊的故事。

博客來「典藏台灣史合輯」介紹:

  全套共七冊的《典藏台灣史》是以全面性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的一套台灣史鉅作。
    張炎憲教授生前推動台灣史普及化,主張由台灣人自己書寫具有主體性觀點的台灣史。因此,思考這套書的內容時,便希望導入晚進的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提升台灣意識。
我們常說:「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然而,立足台灣,除了看見當下與未來,更要回溯過去,瞭解前人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汲取多元文化養分,而以拼勁和不服輸的精神,一起成就台灣。

 

標籤: TN400 ePBL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