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實體與網路教學平台混搭

      探討網路教與學如何支持學校『實踐導向』的精彩上演,都不應跳離學生、老師、校本、行政的系統思維。這次就以四大基礎來做一番論述:

*個人:

      如同學校中個人角色,各有其職能與連結,我們思考網路教學應用,就該要『每個孩子如同在實體學校中的班級隸屬、師生互動與課程支援』 ,這樣,不是要取代實體教學現況,而該說成可以和既有的所有運作做一番更好的支持與連接。尤其,大班教學下的每個孩子,往往老師一人無法提供個別化的學習路徑與速度,有了網路學習系統支持,在理想中,還希望達到『檢測時即啟動補救習機制』的效能,照顧到每個孩子,此為所有教育資源投入的第一優先順序。

      雖說距離上述目標仍有許多努力空間,想要達成終極理想的必要手段,就是先要『支持每個教師學專業發展並實踐』。 老師平時的教學備課、上課中的資源引用與呈現,以及課後延伸討論或是紀錄教學省思(都可以依需要公開或有限度分享、隱藏),都因為有了『校本網路教學平台』,得以為自己、同事們、孩子們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務,拉大教學時光的效益與永續經營(包含班級經營、師生互動與知識探索),這也是『教育價值鏈』的具體實踐呢!

      這樣看來,讓老師也以此平台作為自己專業主義之實踐、專業發展的學習空間,就更是『自然而然』了,尤其在教師研習的投資上(行政經費與每人時間),我們不正是希望讓老師做中學、學中做,而且相關的認、知技能與態度,都可以應用於面對孩子之時? 所以,在『校本網路教學平台』中,每位老師參與研習、主動分享,再進一步教學實踐,對於每位教師個人,應該是更為流暢與效益保障的。

*校本:

      因為師、生的整體表現,呈現為學校經營的精彩,也是展現學校效能的核心主軸,所以如何做好對話歷程紀錄與知識管理,由『校本層級』來運作是最恰當的了。我比較沒有想過『再包裝』以符應外部評鑑的要求,而是認為『真實的所有精彩』,一定先靠『網路教學平台』支持與展現,並得以全方位永續運作。事後的所有回憶與資料彙整,也都因這樣而豐富有料不是嗎?(插播一段,考量師、生部落格的原因也在此。)

      我承認有點狂想的是:一天校園的時間8小時,但明明有數十到百間教室、數百到千人共聚一堂,可不可以產生時間加值的應用呢?(例如,千人的話,一天是投入8000小時的)Why not
 

*行政:

      由校本行政與縣級行政的雙軌密合出手,就可以藉創新領導,幫忙串起更大的連結網絡,協助學校→老師→學生,都可以欣賞與享受這樣的『校本實體與網路教學平台混搭』之美。

      同時,因為有ICT助力,更展現了超高投資報酬率的效益,可以縮短教育政策與理念的共識達成時間,也加速服務到每位老師與學生,同時更是高效能且永續(呵呵,很貪心吧!但真的因為實虛混搭了,所有的想像變成真實可行喔!) 

*ICT: 

      網路,有通都可以,那不通呢?

      我想以校本規模的設計,主要也因為利用『內部網路』的概念來發想。上課當下,實無需擔憂網路連線品質與穩定,而都以內部網路效能來運作,以減少太多干擾。同時,對於教師上課時的資料,學生表現之歷程,也許不見得都能公開分享,那麼在內部網路中,也有其心安的好處。

      跨過了校本的空間限制,網路還是可以集結所有對教學有所助益的資源,且包含由行政端促成的分享資與課程,大家分層負責,就知道網路效益之必要與適當之所在。

      平台,以目前而言,我還是推薦Moodle。而且雖說『校本網路教學平台』,但不見得一定要在校內自有主機喔!

      在行政面上,由縣級Moodle呈現示範課程與縣級研習、辦理培訓,之後的校本運作,就回到校本平台,如此,可以有效地釋放教學資源與研習機會,並善用支持與督導機會,協助各校擴散與深化。加上教育部也已投入資源支持,將來在公部門數位資源的提供上,就有更全套完整的課程包可以利用了。

      在校本的平台維管上,各校(甚至各師)自有平台也很方便,或是利用縣級提供主機代管也可以,同樣地,在教育部六大網下,都也預設了全國個中小學一個學校名稱的Moodle系統,供大家申請使用。

      對於成千上萬的帳號、題庫,可以利用csv檔匯入來建置,加上建置好的課程包(包含教材連結、討論、作業、試題)可輕鬆地匯出匯入,讓課程派送與分享深度都得以更朝理想邁進,如此,對於學校資訊組長的負擔來說,也可以減輕許多。 同時,先在資訊課進行學生的平台操作與熟悉,孩子們進Moodle時,也就能自在地遊走『數學』、『語文』等網路教室了。尤其在年度轉換時,轉進新建或維持既有的Moodle平台,都有很大的彈性可以操控。

      可見的期待是:因為行政與ICT助力,讓校本不只是一校、老師不只是一人而已。而是可以串連許多『外部資源與人力』到校本現場發揮助力,以提昇每位孩子的學習成效,近日加上國民電腦推動應用計畫 ,更可以串連到家中。同時,在Open Source場域中,許多專家投入研發與分享所開發新的Moodle模組、功能應用,更是我考量Moodle的一大主因。能這樣走下去,才真有達致圓援源緣之時:

      Open  Source→Open Content →Open Service→ Open Mind(再回到個人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合力起來幫你』,那麼,這就是值得做、更是一次做好即有永續經營機會的事! 

至於個人我....肚子餓了...用顏色畫出重點,報告完畢。 

標籤: moodl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