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評鑑模式

     這是從組織角度看待投入專案並檢視績效的評鑑方式。在今年TPC96ICT專案與未來的資訊教育白皮書,我都想以此來加以檢證。

     CIPP評鑑,對應於組織運作或專案導入的各階段加以檢視:背景(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及成果(Product)評鑑。

1. 背景評鑑
    建立『檢視現況→專案啟動→策略規劃與執行』的系統考量,在於確認現況的SWOT,並提供改進的方向。

2. 輸入評鑑

    統整人力、經費、資源、時間與預估風險,持續地修正策略、廣納各種方案並建立品質檢核點、指標。這樣在決定資源投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程序設計上,就能提供判斷的基礎。

3. 歷程評鑑

    專案進行後,一方面依照原有規劃持續進行,同時也保持彈性以即時調整,務必以『達致最大效益』為唯一目標。相關成員都能參與並相互支持,以確保實施的品質。同時,建立歷程紀錄,以利於成果評鑑的參考。

4. 成果評鑑
    界定並診斷專案執行是否達成預定目標,以作為未來繼續實施、修正或終結的參考。畢竟,投入所有人的共同時光,總要找到一種『值得走過』的價值,同時要能在『再出發』時,是踏在這番境地之上的。常說的投資報酬率(ROI),也可在此換算出來。

      針對TPC96ICT專案,有正在走著的點滴與精彩,是持續地在各地發散出來的。我對成果的解讀如下:並非具有絢麗多彩的外貌,更不是辦理成果展即可型塑結案。還有許多藏在每個人心裡,與他人得以攜手、連心的默契與承諾,以及,產生於校本運作下的脈絡漸變、還有埋下更多的、刻意或不經意地放進每個孩子心裡,慢慢釀成果實的智慧種子。(引自『很愛很愛你』歌詞)

      如實常續地投入心力,成果必然是豐美可期的,光是TPC96ICT專案可以認真走一年,就保證有其從容優雅、醞釀足夠的機會,她~想不美麗都難。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