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WebQuest、Moodle、上課實做

觀念與意圖
      這次研習以Moodle實做,不只可以設計出WebQuest為內涵的課程,更可以從教學進度、課程計畫來看,為自己和學生規劃時時支持教學的常軌。到了下午,我們還會進行課程備份與匯出,再一起分享,體驗一次『打包自己用、更能與他人合作利用』的槓桿效益與擴散力量。

Moodle實務
*善加利用課程的說明項目,包括教材連結與討論區,都有說明欄位可以提供學習者相關訊息。
*進入一門課,點選『課程設定』,可以修改:主題或週格式。
      週格式咬著時間走,難免壓力大,但是,若是用於按週進度的學校行事曆,紀錄相關的專案與教學歷程,或者藉由出版商提供的數位資源加以掛載(若是他們提供Moodle課程包更好!p^o^q),真正落實課程計畫~真的用心寫,也真的幫上忙!

      而利用『主題格式』,非同步積累的應用面向就更廣了,老師可以即時增加節點,只要再上課時呈現給學生看到,即可接續運用。

*網站是否開放申請帳號、課程是否開放參觀?
      我以自己學校的觀點來看:校內使用的Moodle平台並未提供開放申請帳號,只以發送帳號的方式處理。一方面對於每個帳號的權限已有所設定,省去『個人申請帳號→聯繫管理者→設定權限→再回覆使用者』的往返流程。

     若有資訊想公開給校內外成員、志工與家長的部份,我們就用『課程開放參觀』來處理,參觀者只能看,無法發表討論。

     以這兩種考量為基礎,加上還可以設定『課程密碼』,相信大家會有一把尺,在不同時機與主題,面對不同成員時,可以善加考量處理。

*編輯課程的操作
      只要『啟動編輯模式』,老師就可以將學習資源進行掛載或連結,教學中或課後延伸學習都很有幫助。而操作Moodle最常用到的功能,不外乎『給學生看、點選連結、下載檔案,接著要求學生參與和發表』。這樣可以搭配WebQuest的設計,對應在任務、過程與發表、討論,規劃課程進行中得以支持師生活動的架構常軌!

小結:     

      想清楚『給看的與給做的』,老師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學架構,加上多媒體的整合應用:相片、影片、地圖與簡報內嵌都很方便。同時別忘了:每個學生的表現都集聚在一起喔!若是應用在教師社群的分享,就有知識管理的味道了。 (註:影片在7:50後面就沒了。)

標籤: webquest moodl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78